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说到以前农村的老房子
身边不少小伙伴都非常怀念 虽然说比不上高楼大厦 可也有自己的一番特色 算是我们童年记忆中十分难得的回忆 而那些年代已久的古宅 更是我们难得的珍宝 可很多古宅正在逐渐老化甚至濒临坍塌 让人为之可惜!
比如杨彭村的这些古宅 ↓↓↓
其实 在横县还有些村的古宅保留得比较完好
大家一起去见识一下
李萼楼庄园,位于广西横县马山乡汗桥村委西汗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民国初期续建。李萼楼庄园由德惠堂、光裕堂、敬修堂、花园、碉楼等几部分组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依山势而建规模宏大,整体造型优美,既有西欧古城堡的美感,又具岭南建筑典型的风格,被古建筑专家称为,“遗落在深山里的璀璨明珠”。
在东墙上下两层全是欧式窗台,使庄园又添了几分洋气,而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每个欧式窗楣的上方还有类似拉丁字母的铭文:Iaug Yuan Szu Li,其中以最西端窗楣上方的洋文单词最长(惜未能看清楚字母)。
这些西洋字母组成的单词至今未能破译,成为李萼楼大院一个待解的百年谜团!
黄强(榃荖)村给人印象更深的是,村庄保护较好,村中保留的石条、石板建筑比比皆是。由山脚开始铺设的主道,直通山顶,长长的石级都是用条石砌设,分列两边枇次相连的古宅。
墙基都用条石砌建,青石板铺设的小路,把村中各处房屋相连一起,通向村外的道路、桥梁,也尽用石条石板铺设建造,整个村落的构成,离不开石条石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黄强村(榃荖村)整个村子就是由石头垒起来的。
在古村中,遗留下来的古时代建筑很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保留较好的古民宅有6幢,都各自成独立院落。古民宅的墙基,是褐红色的条石砌起,有的高达2-3米,房屋更显坚固而耐用;墙壁、屋顶是青砖绿瓦建造,看上去美观而整齐;古式的门、窗四边也用条石嵌成,自成特色。
古民宅布置格局大致相同,均由大门、天井、堂屋、厅房、厢房等组成,大门四边用条石嵌成,厅堂门扇雕刻有镂空花纹,堂屋内立有镂空木雕神龛,下设花雕供台,椅子分列两侧,柱梁、檐板、门窗都画有花鸟草木图案,屋内的木质家具、门框门扇等都是用本地优质木料制作,天井地面使用青石板平整铺设,上面有排水孔道,并建有完整的地下排水沟道。
纵观黄强古村落,花厅文化已是普遍现象,处处散发着文化雕刻艺术气息,民宅建筑风格富有岭南民间特色。
平朗乡是横县西南的是一个水乡,保存比较完好的笔山花屋就着落于该乡笔山村。“花屋”因雕梁画栋、工艺考究而得名,其占地6000平方米,拥有房间72间,至今保存完好。 “花屋”为明朝从宣化府迁来的李尔清第十代孙李兆球夫人银娜所建,因时局动荡,“花屋”建筑耗时二十余年。历经两百余年沧桑仍粉黛如初。(via:横县平朗发布)
在花屋中,每个院落的楼房都是青砖绿瓦,无论建筑多高,基本上都是分为两层楼房。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大小房屋72间,因整座古建筑雕梁画栋、工艺考究而得名,至今保存完好。
“花屋”房屋布局紧凑复杂,左右走廊四通八达,互相通联,每处回廊都与一个主屋相接,在屋群的几处回廊甚至环环相套,使得原本就带有神秘色彩的花屋更加让人捉摸不透...(via:南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微博)
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迅速 这种有年代感的老房子 已经越来越少了 你们村还保留有吗?
来源:魅力横县 马彪、醉美横县、横县平朗发布、南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微博 综合编辑:横县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hengxian520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