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7 回复 1

横县酒友醒定!友仔饮酒猝死,父母向酒友索赔30万!结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0 09:51:26|来自:广西南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都知道酒是不能多喝的
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
不管酒量好不好
过度饮酒都有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甚至是猝死!
所以小编一直建议大伙不要过量饮酒
尤其是和朋友出去浪的时候
也不要随便劝酒!

几个朋友相约喝酒
一番畅饮后,其中一人呕吐并昏迷
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
死者父母将当晚同桌酒友告上法庭
索赔30万元

1、男子应邀赴酒局醉酒引发心源性猝死

今年1月30日晚,李某在微信群提议喝酒,莫某等3人积极响应。随后,4人来到南宁市西乡塘区一烧烤店吃烧烤、喝酒。

李某还电话邀请了王某。当晚10时左右,王某匆匆赶来。席间,5人玩牌猜码,谁输谁喝。不觉间,王某等4人已喝完两瓶42度的白酒(席中另一人独自喝啤酒)。直到次日凌晨,5人才离开烧烤店。王某又与李某、莫某一行3人到江南区吃夜宵。吃完夜宵,3人一起回家。
网络配图

行至一网吧门前,王某感觉不舒服,他们遂停下休息。这时,王某突然呕吐倒地昏迷。同行两人为他清理了口腔呕吐物,并守候在身边。见出现异常情况,两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王某还是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经鉴定,王某是具有明显心脏病病变的患者。事发时,他属醉酒状态,诱发病变急性发作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即心源性猝死。

2、未尽安全注意义务,同饮人被判赔12万元

王某年仅28岁,他的父母认为,如果没有喝酒,儿子就不会出事。老人遂将当晚4名同饮人一起告上江南区法院,索赔30万元

法院认为,王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酒量应有充分认知和控制力,对过量饮酒的后果应有充分预见。以此,因醉酒诱发自身疾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王某负主要责任
(网络配图)
李某等4人同桌饮酒,应负有相互注意及提醒、劝阻的义务,但却以玩牌猜码、谁输谁喝的方式相互劝酒,以致王某过量饮酒。对此,4人负有一定责任

李某、莫某在与王某同行时,未及时关注王某的身体状况;在他呕吐倒地并昏迷时,未第一时间送医并与其家人联系;逾半小时才拨打急救电话,两人没有充分履行照顾、救护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
网络配图
法院还认为,李某作为组织者,应负有比其他同饮人更高的注意及安全保障义务——他明知王某平时只喝啤酒,事发当晚改饮大量白酒,却没有提醒、劝阻。

根据责任大小,江南区法院一审判决,酒局的组织者李某担责5%,另外3名同饮者分别担责3%、2%、2%,共计赔偿12万元。目前判决已生效。
(网络配图)

3、邀约喝酒要注意,类似案例非常多

小编用“喝酒”“索赔”搜索相关新闻
发现类似的案例非常多
↓↓↓

4、五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同桌喝酒
如有酒友因为喝酒出了意外
到底在哪些情况下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
  
横县小伙伴一定要仔细看!
↓↓↓
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五种情况饮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网络配图)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网络配图)
5、在一桌饮酒,不喝酒者如果出事故需负连带责任

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工作中的应酬
在饮酒时,都要注意分寸
不能让人过度饮酒
而且要尽到护送责任
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
  
还有,小编也提醒那些酒量不好
同桌酒友劝阻还猛喝烂饮的人
别把自己的命不当回事
后果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了别人!
希望横县大伙引以为戒吧!
一定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最后,附上网友们对此事的热评
哪个评论说出了您的心声?↓

来源:南国早报    综合编辑:横县网

发表于 2018-7-21 22:38:01|来自:广西南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法不容情,结果呢?结果呢?一群神.经.病都可以免罪,真是越来越搞笑。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