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那州社区何秀玲在信用社旁边经营了一家小商店,因其性格随和,为人热诚,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去她那里买东西,聊家常。
有一天,住在那州社区附近的几名村妇到何秀玲店铺闲聊,聊到农闲时节没有收入,有位叫做黄来言的妇女就提议将自家闲置的青菜清洗干净,捆绑成一扎扎装入菜篮上街售卖以补贴家用。
这个提议得到了陆金英、何少英两个妇女的赞同,大家相约第二天一大早开始到何秀玲店铺门前摆卖。
刚开始一段时间,黄来言、陆金英、何少英等几个妇女能经常到位,但随着农忙时节的到来,她们要上山干活,无法长时间看守菜篮,因此她们委托何秀玲帮忙照看。
(镇龙乡那州社区的诚信售菜摊)
2004年,菜篮售卖的青菜卖越来越受到村民的青睐,附近的农家妇女纷纷将自家青菜拿到何秀玲处售卖。
由于一时间增加的菜篮实在太多,何秀玲又要照顾店里生意,无法顾及收补菜款,因此她提议卖菜的妇女在自家的菜篮上绑上一个塑料袋,让顾客自己将菜钱置入其中,傍晚大家收摊时买菜收入也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2006年,何秀玲丈夫外调,她也随夫外迁,大家便将菜篮移到现在的售卖点继续摆卖至今。
镇龙乡民风淳朴,买菜的村民一直以来都自觉将菜款放到指定位置,从没有拿菜不给钱或者偷拿他人菜款的现象发生。无人菜篮是镇龙乡一道靓丽而又独特的风景线,更是镇龙乡精神文明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