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湾公园被自行车挤爆了!”清明小长假,深圳湾公园内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均被共享单车占满。4月3日,该公园人流高峰期达30万人,入园共享单车达1万余辆,远远超过了公园正常人流负荷。 面对此情此景,或有人会批评市民的不文明,将共享单车骑进了公园。殊不知,深圳湾公园本就设有自行车道,只是公园内“只许骑行,不许停放”。抑或有人会指摘公园方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准备不足。然而,即便作为公园管理中心,恐怕也无力在公园入口处临时划出足够停放1万辆共享单车的停车位。 根本上说,共享单车在小长假期间“挤爆”公园,跟以往有的景区适逢假期游客爆棚,或者有的公园、景区外小轿车拥堵不堪,如出一辙。只不过,过往是纷至沓来的游客所开的小轿车,将公园、景区外的公共道路堵了个严严实实,而现在则是市民逛公园用共享单车“挤爆”了公园内的道路,出游高峰期间导致某个区域拥堵的交通工具不同罢了。这样来看,似乎无论是游客还是公园方,都没有太多的过错。 然而,这并不表明共享单车“挤爆”公园,背后就真的没有问题存在。除了假期集中出游的老问题之外,对于共享单车这种新生事物,租赁的消费者、投放企业、城市有关公共管理,或许都还存在着认知、接受和磨合不到位的问题。不久前,北京就曝出上千辆共享单车将八王坟东公交车站围住的新闻,本来解决“最后一公里”接驳的共享单车,却将市民挡在了公交车站的“最后一公里”之外。由此,不得不让人感叹,投放企业的规则设计尚不成熟,而城市社会也尚未以更成熟的方式接受共享单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