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2 回复 0

电动手动谁更安全? 汽车座椅调节门道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0 10:01:26|来自:广西南宁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30日报道 之前网上流传一些说法,比如大众一直坚持自己转轮调节座椅靠背的方式(虽然这一点在便利性上被很多用户吐槽)同时宣称这是为了安全考虑,同时还有的消费者认为电动座椅不那么安全。这次我们就采访了零部件厂商麦格纳的技术人员,看看专家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Q1:“手动转轮最安全,碰撞时最不容易发生结构崩溃”这个理论成立吗?
A:对于普通车辆的绝大多数碰撞情况,其实没有差别
对于这个问题,专家的原话是“手动转轮可以理解为连续性调角器,通常结构为偏心太阳轮,在调节时始终保持解锁状态,同时由于和非连续性调角器锁止时结构上的差异,在一些碰撞情况下(其是行李箱偏置撞击靠背)时相对于非连续性调角器不容易发生意外解锁失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理论是成立的。”看上去很难懂,好了我们一条一条来用大白话聊聊。
① 转轮和普通拉手式调节相比,结构上有一定差别
② 回复中提到的那种特殊碰撞情况下,转轮方式确实更安全
③ 专家提到的特殊碰撞情况,因为概率较低,很少作为评定车辆碰撞测试的标准项目(包括厂商自测,也只是额外做少量测试)
汽车的碰撞测试五花八门,前面提到的“偏置被追尾”也在其中,但是因为实际发生的比例不高,所以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第三方机构,都不把它作为标准或者必测项目。
编辑观点:首先要确定的是,在同样工艺水准下,转轮和扳手调节靠背在多数碰撞情况下,没有安全性上的差异;只有在特殊碰撞情况,或者工艺不良/磨损过度,扳手调节靠背会出现锁定失效的情况,对于普通消费者,这种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然那些厂商早就召回八百回了——至少在海外市场没有类似的召回(大家都懂的)。
!
Q2:电调座椅如何确保碰撞时候的被动安全性,这方面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A:关于碰撞时的被动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安全带对人体的约束,座椅对人体的支撑(例如防下潜),头枕对头部的保护(鞭打/追尾试验),从这些点来说,被动安全性与座椅是电动还是手动没有直接关系。
电动座椅在锁止方面和普通手动座椅并没有实质区别,只是推动调节的动力源不同:
至于在碰撞时座椅的安全性测试,这方面我们就要结合安全碰撞测试,尤其是鞭打(滑车)试验来聊这个问题了。
编辑观点:实际上,从上面两个问题,我们也能看出,不同座椅调节方式并不和座椅安全性直接挂钩,关键还在于技术和工艺水准——就和CVT与AT哪个更耐用一样,还在技术功底。
乘员安全约束系统如何工作:气囊到底啥时候开?聊乘员约束系统技术
!

■ 碰撞测试中座椅倒下、安全带不能正常固定乘员是设计还是质量的问题?
我们此前也在国内外碰撞测试中遇到了测试车辆座椅直接放倒、或者乘员从安全带中脱离的情况,可以这么说,座椅锁定、安全带收紧等方面属于座椅设计的安全要求,发生失效属于个体质量问题——如果系设计问题,则在此前一系列的仿真模拟、零部件测试中多半就已经发现了,毕竟现在的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在汽车领域已经是应用广泛且比较成熟的了,不大可能等到实车来BANG的一下才发现有设计问题。
结语:座椅、气囊这些技术都关系到我们每一个驾乘人员的安全,而且也在不断进步,这确实是一件好事。每一个零部件,技术路线并不是全部,品控和工艺才是关键所在。今后我们也会就大家关心的技术话题,与专业人士进行更多沟通,让大家了解更多汽车技术。
此前我们也曾体验过不少麦格纳的技术:
一个摄像头就搞定  体验麦格纳自动驾驶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